关于门徒注册你的位置:门徒注册 > 关于门徒注册 > 农村俗语“看着娘的脚后跟,便知闺女三四分”,这句话是啥意思?
农村俗语“看着娘的脚后跟,便知闺女三四分”,这句话是啥意思?
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7:59    点击次数:133

  

这句俗语不仅农村这么说,过去,整个社会都是这么说。俗语中的“娘的脚后跟”,是一种委婉的说法,说实在的,只让你看脚后跟,你能了解到什么呢?

恐怕连三寸绣花鞋的所绣的花朵都看不到,只能看到一条鞋子的布缝线。说不定过去女人的裤腿长,罩住了脚后跟,那就只能看到裤脚了。

图片

“娘的脚后跟”代表的是“娘”的整个人。过去的人比较封建,尤其是谈女人,很多身体部位是忌讳说的,说出来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不正经,可又不能不说。要说也只能说一个无关紧要的地方,说“娘的脚后跟”,这是最让人能接受的地方,没有了其他的联想,同时也带让整句话带有夸张的味道,让人觉得这句话既文雅,又特别有意思。

说是娘的脚后跟,可让人发挥广阔想象空间。可以说是人的形象、穿着讲究、说话的修养、操持家务的能力等等。凡是一个人的所有特点皆包括在“脚后跟”这个词里面。

人们平常总说,有什么样的娘,就有什么样的女。这句算客气的了。过去农村人可就没有这么文雅,直接说:“花鸡婆养出花鸡仔”,虽然粗俗了一点,也还是很形象的。

那么过去社会,为什么把娘与女捆绑在一起来说呢?过去,虽然说男主外,女主内,女人负责相夫教子,男的负责养家糊口,但这是一种习惯说法,也就是说,是一种书呆书理论,与那时的家庭情况是有很大差异的。

过去在教育子女方面,父母是有明确分工的,那就是母教女,父教子。女儿教不好是母亲的责任,儿子教不好,是父亲的责任。因此,才有“有其父必有其子”,“子不教父之过”之说,这就是过去父子、母女的在教育上的一种组合关系。

图片

在封建社会时期,子女教不好,人品不端,如果是做去了丢脸的事,家族或宗族认为,这也是给他们丢了脸,要进行处罚。儿子做了坏事,父亲有责任,要与儿子一起受罚,只是比儿子要轻一些;女儿出了丑(指婚前的行为不端造成了后果),母亲与女儿一起受罚,相对来说母亲要轻一点。这主要看家族或宗族的规定如何,有的家族则反过来了,儿女处罚要轻,父母处罚要重。

宗族层面如此,家庭内部也是一样。只是那时男人在家庭地位至高无上,儿子犯错,没人敢惩罚父亲,但是,如果女儿犯错,既要处罚女儿,也要处罚母亲。

《红楼梦》一书就把这种子女教育关系,分解得十分清楚。宝玉犯错,贾政往死里打,连贾母也只能一半是威胁,一半是求情,如果贾政一直强硬下去,一定打死宝玉,贾母也是无权制止的,就更不要说王夫人了。而女儿的教育,荣宁两府的男人从来不过问。

不是男人们不关心女儿,而是在教育的职责上,封建社会是有明确分工,特别是女儿长大后,父亲就不再直接教育,发现有不对的苗头,一般由父亲对母亲讲,母亲再跟女儿讲。而出了什么问题,女儿的母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
图片

我们厘清了封建社会的女子教育分工,也就好理解“看着娘的脚后跟,便知闺女三四分”了。从血系关系来说,女儿既有父亲的血系,也有母亲的血系,长什么样,先天的性格如何,有的女儿像父亲,有的女像母亲,就看父母双方,哪一方的基因在女儿身上体现得更突出。

这句俗语的主要意思,指的不是像谁不像谁的问题,而是指女儿后天教育,即家教,也就是母亲的教育。过去,民间对一些出嫁的女,因个人的修养比较差,老人们会送她们就两个字“失教”,实际上就是在骂这些女人的母亲,没有把女儿教育好。

“看着娘的脚后跟,便知闺女三四分”这句话对现代来说,总的来说已过时了,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。

过时的是把女儿的教育推给母亲一人来承担。现在的女儿教育当然不只是母亲的责任,父亲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图片

值得借鉴是,现在的父母把所有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,推给老师,尤其是在个人品行方面的教育,有些父母没有承担起应有的教育责任,更没有在子女面前起来好的示范作用,反而起到不良的影响作用。

如果要把这句俗语改一改,可能更适合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:“看着爹娘脚后跟,便知儿女三四分”,读者朋友们认为怎么样?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门徒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